何巧女,女,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园林学专业,学士学位,北京林业大学客座教授,高级经济师,中华工商业联合会女企业家商会常务理事。现任东方园林公司董事长。
主要事迹:
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在《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13(第十三届)上,做了题为《未来之星即将开启的三段旅程》的开幕式主题演讲,引起与会同仁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7月19日-21日,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在湖北襄阳举行,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应邀参加该年会。该会议围绕以“创业梦、中国梦”“跨界创新、芝麻开门”“从十亿到百亿的战略选择”等话题进行讨论。
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认为:“如果把每一个民营企业都当成未来的公众公司,为国家、人民和社会服务,我们将会对民企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和理解。”以东方园林为例,何巧女为企业界的未来之星讲述了从十亿到百亿的战略发展轨迹。
东方园林的三次升级,打造全新业务格局
中国堪称世界园林之母,在园林建设方面有着数不胜数的经典之作。东方园林在最初的发展历程中,结合古典园林的精髓,以及国际最先进的景观规划设计资源创建了一个又一个值得称道的城市标志性景观。
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在演讲环节,指着鞍山景观系统的图片说:“城市景观系统是我们东方园林创造,也是国内唯一提出这个,的景观公司,我们追求的是让城市在景观中有机地生长。对于鞍山新城的景观系统,我们先构建鞍山的山山水水和城市景观,将功能合理布局到城市景观里面,让你感觉到城市在大花园里。”更为系统、全面的视角让东方园林走在了前面。”
时至今日,我国环境问题更加突出。据了解,如今城市70%的水系是被严重污染的,其中30%已经达到黑、臭程度,城市的水生态系统彻底崩溃了。
对此,东方园林积极进入城市水生态系统,将通过一个平台——水生态设计研究总院,汇集国际国内水生态专家之力量,为中国水域生态治理贡献力量。对此,何巧女信心满满:“我们有信心把这个研究院做成全球第一品牌。”
与此同时,城市森林系统的构建也进入东方园林的视野。何巧女指出,城市的郊区森林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的“绿肺”功能,具有防洪、除尘、降噪、大地美化的功能。而在我们中国大部分的平原城市,缺乏城市郊区的森林系统,城市规划区的边上就是农田。我们希望在森林过渡带,建造城市森林系统,像母亲一样呵护城市,创造一个都市、田园、城市交织下的美丽郊区,城市好像从森林里长出来的一样。
东方园林希望城市的景观系统和森林系统、水生态系统,能够构建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奠定城市生态安全格局。
东方园林的三段旅程,开拓全新发展征途
东方园林自2009年11月29日上市起,就开始了一个新的征程。她用五年的时间,实现了从十亿到百亿的飞跃,这不仅仅是“量”的飞跃,更是“质”的转变。这“三段旅程”对民营企业向公众公司的转变或许有一些借鉴意义:
第一个阶段,从十亿到百亿的扩张战略。东方园林通过景观手段来创造艺术城市,从单个城市公园到城市景观系统,商务模式从工程模式到BT模式,资本运作从IPO到银行直接融资,人力资源也从几百人到几千人,组织架构从部门到事业部,设计从品牌设计到品牌集群,激励方案有股权、期权等等不同的激励方案,终于迅速完成从十亿到百亿的转变。
第二个阶段,从百亿到千亿的战略思考。今年,东方园林提出了“二次创业千亿梦想”的战略。因此,东方园林迎来了从创造艺术城市,提升到创造生态艺术的城市梦想,产品升级从城市景观系统到生态系统,商务模式从BT模式到更广泛的金融模式,也创造更多样的资本运作,人力资源将从3000人到20000人,组织架构也从事业部到事业部群,从一个设计集团到三个设计集团等更多有计划的激励方案,此时的东方园林将实现美丽中国的时代使命。
第三个阶段,百年东方园林的遥远梦想。创建百年企业是每一位企业家心中的梦想,何巧女也一直心怀这样的理想,“在日本考察时,我看到两个非常特殊的纪念馆,分别来纪念丰田佐吉和丰田喜一郎,这说明丰田对日本人、汽车行业来说太重要了,已经渗透到日本人生活当中,并对行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她特别强调了这些经历了上百年发展的企业,已经从当年创始人呕心沥血创造的私人企业,成为完全的公众公司,如丰田家族的持股比例,已经不到1%,从而成为了他们留给后代的共同财富。
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就民营企业的未来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今天的民营企业都能成为未来的公众公司,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去种下公众公司的文化基因?怎样去设计治理结构?怎么去制订战略管理和创新?怎么去制订股权结构和激励方案?也许很多问题,会变得不纠结,变得豁然开朗,变得方向清晰。
为此,何巧女生动地举例说:“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和和记黄埔现在家族股份占20%左右,再经过一代人和两代人的传承,也许这20%就变成了一个1%,所以,我想我们所创造的企业,迟早会是一个完全公众化的企业。”
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的一番肺腑之言,字字句句俱能表达出她对东方园林“百年企业”之路的坚定信心,以及东方园林在未来市场发展格局中的新的品牌气质和发展理念。
我们也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像东方园林这样民营百年企业的诞生,它们将会为中国的强国梦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和活力,使其增光添彩。
四、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积极发展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
积极发展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是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关键环节。目前,发展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潮流。从美国、德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到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都推出了一系列有关支持鼓励的政策和举措。从我国来说,以过度消耗能源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我国必须顺应历史潮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发展道路。为此,在低碳技术方面必须有重大突破,而且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全面努力推广应用,使能源、资源得到最充分、合理的使用。
要把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源等新能源产业作为重要突破口,降低化石燃料的消耗比重。近几年,我国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发展非常迅猛。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制造、生产环节发展很快,遍地开花,而基础研究和终端应用明显滞后。研发领域投入不足,核心技术严重匮乏。例如风电制造中的齿轮箱、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还大量依靠进口,光伏电池中的三氯氢硅还原法的关键技术基本掌握在国外大企业手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都面临着成本过高的问题,必须从技术上有重大突破,才能被市场所接受,长期依赖财政补贴是没有生命力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电能的储存和通过智能电网的开发并入电网等方面也都有很多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大力发展沼气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而且简便易行。人粪便、牲畜粪便如不及时处理,就会释放甲烷,每吨甲烷气体造成的温室效应相当于21吨二氧化碳。如果把这些东西转化为沼气,既净化环境,又充分利用了生物质能源,方便了群众生活。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使能源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这几年,各地方和各个领域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都取得许多新的成果。例如我在内蒙古自治区看到的一个企业,就形成了“煤——煤矸石发电——精制盐——离子膜烧碱——聚氯乙烯——工业废渣制水泥”的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做到吃干榨净,资源充分利用。在农业生产领域,也有许多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案例,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目标,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要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里要解决好几个重要问题:一是强化技术创新,以先进高效的技术取代传统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里,我还想特别强调,要大力发展绿色装备制造业。有了绿色制造,才能制造绿色。二是在节能减排工作上要严格依照法律来治理。对那些只图经济效益、对环保法等法律置若罔闻的企业和个人要依法予以严惩。三是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四是在管理上要创造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健全完善对干部政绩和企业业绩的评价考核制度,以及公平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五是各地在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时,务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切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重大工程,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的各项目标。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行动。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生态伦理道德,推行健康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观和自觉行动。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的那样,通过坚忍不拔的努力,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并为人类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