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沭阳县新河镇干花工业园的乔阳兴奋地说,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柳条,今年已给他带来了40多万元的收入。
北柳南移“芝麻开门”
新河镇是闻名全国的花木之乡,该镇花农从100根柳条起家,催生了全国最大干花生产基地,更让花木之乡品牌越叫越响亮。
1999年秋天,该镇解桥村农民张展和王雨到北京联系销售鲜花,在北京朝阳区莱泰花卉市场,他俩看到用弯曲的龙柳做成的干花饰品求购的客户特别多。有着“市场眼”的张展和王雨当即从北京买了100根龙柳鲜枝条带回村里,然后将鲜枝条剪成1000多根小枝栽插了3分多地。第二年春天,地里长出了一株株“婀娜”的龙柳。他们将龙柳脱皮后晾干成花杆,以每根0.5元批发给花卉店,每次都能净赚几百、上千块钱。
随着干花的“钱途”越走越宽,新河镇的龙柳栽植由当初解桥村的100根柳条起家,逐步扩大到周边的维兴、巴房、春生等村以及周边的颜集、扎下、庙头等乡镇。解桥村村民魏良明3口之家,租了300亩地栽植龙柳,将龙柳就近卖给当地的干花加工大户,除去成本每亩地年收入近3000元,他家仅栽柳条年收入高达90万元。全镇从事柳条栽植的农户有800多户、3000多人。
柳条当作“金条”卖
2003年,农民周洪亮从上海打工回到老家解桥村,率先在村里建起了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干花工艺厂,原料正是堆在厂院里的那些普通的柳条。
通过考察市场上的很多类似产品,他发现大都是在龙柳枝条上插上绢花或者袜子花,经过装饰,干花就很美观。而新河的干花是天然产品,能不能再找些天然的材料进行进一步加工装饰,加工纯天然的干花呢。周洪亮从树叶制作叶脉书签中受到启发,对龙柳进行脱皮、定尺、漂白、染色后,又用叶脉制成各种造型,设计多种花色,粘贴到龙柳干枝上,柳枝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干花。由于这种干花既可以与其他花卉搭配,又可以单独做成插花,虽然每枝的价格要比普通柳条高出三四元钱,但比普通柳条更受消费者欢迎,很快在市场上铺开,源源不断地销往京、沪等10多个大城市,几年下来,周洪亮加工干花收入突破了千万元。周洪亮说:“原来卖的是不带任何装饰的半成品花杆,每枝最多卖0.5元,做成精巧美观的成品后,每枝可卖到5元钱,价钱增长了9倍。”
搭建干花产业平台
新河镇镇长肖卫东说,目前全镇已形成了柳条栽植、干花专业加工、合作社和产业协会联手跑市场的产销新格局。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干花特色产业,2007年,镇政府在解桥村流转土地建起了干花工业园,又建立了自己的干花销售网站,通过干花工业园和互联网这个平台,该镇干花加工大户直接与“老外”做起了生意,年创产值达8000万元,创税320万元。仅今年以来,就有德国、美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30多名客商慕名到干花工业园考察和订购干花产品。
年初,由大户乔阳牵头,联合干花加工企业和加工户成立了新河干花生产合作社和干花生产协会。合作社成员之间相互提供干花加工新技术和部分产品订单,并在产品外销上实行统一价格,不相互抬价或压价,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合作社还与柳条栽植户签订生产订单,以保护价从农户收购柳条。目前,新河镇40多家干花加工大户全部加入了合作社。今年以来,新河镇花农仅从干花生产中就获利4.1亿元。柳条当作“金条”卖已不是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