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园林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灌木林虫灾发生机制与生态调控技术” 获第八届梁希林业科技奖一等奖

2017-05-16 08:487590
《中国花卉报》讯 第八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5月3日揭晓,在76个获奖项目中,“灌木林虫灾发生机制与生态调控技术”获得一等奖。该项成果由北京林业大学主持,联合了8个单位,是在11个重要科研项目资助下历经14年完成的。
  这项奖励是经科技部批准设立的代表我国林业行业最高科技水平的奖项。从2016年开始,每年评选一次。
  该成果解决了我国西部灌木林重大虫灾防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极大提高了我国灌木林虫灾防控的技术水平。与国内外同类研究和技术相比,该成果在灌木林的虫灾发生机制、害虫引诱剂开发与应用、遥感监测及虫灾调控等方面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6省区进行了大面积示范与推广后,取得了显著的防灾成效及生态效益。
  据项目主持人骆有庆教授介绍,该项目以沙棘、沙蒿和柠条等灌木林中大面积成灾的主要害虫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中以致灾主体和成灾主因研究为基础,集成了以昆虫信息素和遥感技术为主要监测手段,以天敌利用、化学生态调控、高效灯诱、植物群落调控为主的灌木林重大虫灾防控技术体系及模式。其成果有5个方面的创新。
  经过深入研究,明确了沙棘木蠹蛾、沙蒿木蠹蛾、沙蒿大粒象和柠条绿虎天牛等6种主要害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为准确把握关键防控环节与技术、有效防控虫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科研人员从多层次、多角度揭示了沙棘木蠹蛾、沙蒿钻蛀性害虫和柠条绿虎天牛的成灾机制,为提高灌木林稳定性的林分经营技术提供了理论指导。
  研究人员自主开发了沙棘木蠹蛾、沙蒿木蠹蛾、沙柳木蠹蛾和榆木蠹蛾性诱剂,以及柠条绿虎天牛和沙蒿大粒象植物源诱剂等6种害虫引诱剂,明确了诱剂的合理组分及配比,建立了高效的人工合成路径与技术,建立了成熟的林间监测和诱杀技术参数,具有专一性强、监测准确率与诱集率高等优点。
  经过研究,明确了沙棘、沙蒿、柠条等灌木林主要害虫的天敌种类及优势种的自控效果。发现寄生蜂、寄生蝇等天敌100余种,包括新发现天敌姬蜂新属2个、新种30个、国内新纪录种3个;首次发现了沙蒿主要钻蛀性害虫的重要寄生天敌———麦蒲螨,构建了高效的人工扩繁和应用技术体系。
  研究人员研发了灌木林虫灾的遥感监测技术。确定了不同受害程度沙棘的特征光谱值,以及沙棘木蠹蛾灾害与沙棘树势、年降水量及立地因子的关系,揭示了辽宁建平沙棘木蠹蛾灾害的多年演变规律。这些进展为虫灾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沭阳县在山东省青州市举办花木产业招商推介系列活动
4月18日,2025沭阳(青州)花木产业招商推介系列活动在山东省青州市举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范以环,县委副书记王昭文,副县长

0评论2025-04-2444

全文来了!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2025年1月1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

0评论2025-02-241694